来源:米乐官网m6 发布时间:2024-04-21 08:14:12
举办啤酒音乐节,自然要有本土品牌啤酒“助兴”。为期半个月的夏夜盛宴——首届太湖啤酒音乐节日前圆满落幕。本次啤酒节上亮相的啤酒中,不仅有青岛、百威等品牌工业啤酒,还有滨湖企业推出的“谷事会”等本土“新锐”精酿啤酒。和传统工业啤酒“同台竞技”,本土精酿啤酒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勾起了很多无锡人对已经消失的“太湖水”啤酒的记忆。
从工业啤酒到精酿啤酒,“无锡产”精酿啤酒品牌抓住“新风口”,在啤酒产业链上走出“新路子”,将啤酒文化与无锡城市发展相融合。
1985年,无锡市啤酒厂正式投产,当年产量就达1.3万吨。1990年,太湖水啤酒逐步占领无锡市场。2004年,华润雪花啤酒(无锡)有限公司接手啤酒厂后,继续保留“太湖水”品牌。2021年,因产业体系调整,华润雪花无锡公司停产。2022年9月,马山五号桥太湖水集团地块房屋征收正式签约,“太湖水”啤酒品牌从此和无锡市民说再见。
“太湖水,我们的啤酒”,这是太湖水啤酒曾经的广告语。在鼎盛时期,太湖水啤酒风靡江南、畅销全国,深受众多购买的人的青睐,曾先后获得过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啤酒、无锡市名牌产品等荣誉。
在“太湖水”啤酒逐渐退出市场之后,因没有工业啤酒所具备的大规模厂区,这两年,无锡不少企业将目光聚焦于啤酒新赛道,不需要太大工业厂区的精酿啤酒开始涌现。
放眼全国,市场需求也使得精酿啤酒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自2013年以来,中国精酿啤酒呈爆发性增长,啤酒吧、小型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目前来看,精酿啤酒依旧是一片蓝海,主流啤酒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精酿啤酒年平均增幅超20%。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精酿啤酒企业注册数也从2013年的几百家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家,并形成了数百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精酿啤酒品牌。
在无锡,精酿啤酒以其口感更好、饮用场景多元等特点,很快成为不少市民的“心头好”。“谷事会”“太湖神鼋”等一批本土精酿啤酒“新锐”品牌在滨湖区注册落地后,销售业绩持续良好,仅“谷事会”一家,年销量就突破了30万升。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我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学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及完善的本硕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被誉为“中国酿酒工程师摇篮”。
无锡本土精酿啤酒品牌大都有着“江大技术”的背景。据了解,在创新技术的加持下,水蜜桃、桂花、普洱等果茶味系列以及霍山石斛、黄芪等20余款养生系列精酿啤酒也悄然出现。
在呼应功能型精酿啤酒的市场需求上,“谷事会”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支持下,成功研制出大米蛋白肽精酿啤酒,不仅充分融入了大米蛋白肽的营养,同时增加了谷香,丰富了啤酒泡沫层次。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精酿啤酒加工后剩下的麦芽大多被丢弃,现在包括不少无锡精酿啤酒品牌联合高校、食品企业将啤酒麦糟制成脱糖麦芽饼干,不仅降低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碳排放,还延长了精酿啤酒产品的产业链。
“相比普通啤酒,精酿啤酒大都采用全麦芽酿造,不过滤、不稀释、不杀菌,生产周期更长,相比流水线上生产的工业啤酒更追求品质。”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王金晶和记者说,精酿啤酒在消费端呈现的优点,实际上也是生产端的难点。目前无锡精酿啤酒工厂主要为酒吧式,酒吧式精酿工厂在产品质量把握、酿酒师培训等方面需要外部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近年来院企双方除了产品配方、技术链上的深入合作,在酿酒技术、品酒等级等技术培养和训练上也在全方位开展合作,实现了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专业培训的无缝对接,大大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
这两年,“无锡产”精酿啤酒在不断加速“走出去”,不少精酿品牌仅4成产品在无锡销售,6成通过冷链销往外地。
“虽然都在加速走出去,但无锡精酿啤酒产业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据业内人士介绍,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相比,目前,无锡精酿啤酒市场依然处于分散的初级阶段,小微企业较多,没有龙头品牌出现,此外也没有成立城市自己的精酿协会。其中,最根本原因是精酿啤酒这个品类目前行业占有率仍然较小。
数据显示,被称为精酿啤酒元年的2021年,市场渗透率还不到3%,市场规模为517亿元。目前行业内普遍预测到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3%,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元,届时,精酿啤酒将迎来新的“爆发期”。
业内人士表示,一个城市培养自己的精酿啤酒品牌需要从品牌打造、消费引导、夜经济培养等多方面进行努力,无锡具备这样的基础。以拥有湖滨商业街、溪南公馆、运河外滩等数条美食街和休闲街区的滨湖区为例,发展精酿啤酒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该区正抢抓新型消费风口,打造“轻休闲”“微旅游”“夜生活”等旅游新产品。
据了解,今年“谷事会”不仅增设了街头自动售卖机,而且推出了多款城市系列精酿啤酒,在啤酒的罐身上印有“灵格、白相、适意”等有着美好寓意的无锡方言,未来还会添加无锡知名景点、城市宣传语等无锡元素,让走出去的精酿啤酒也成为城市文化的宣传载体。(邵旭根 徐啸雨)来源:无锡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