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米乐官网m6 发布时间:2024-12-25 12:46:24
2013年高考即将拉开大幕,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各高校的招生筹备工作也是紧锣密鼓。网易教育“2013全国重点高校招生访谈”系列节目,将邀请知名高校招办主任做客网易教育,发布最新的招生政策,解答考生和家长的疑问。
我校计划总规模没变,3350名,同时有100名高职计划,但在做分省计划时要根据整个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做部分微调,估计今年北京的计划会略微会降低,这也是按照整个规划,包括国家中西部建设的需要,我们会把一部分计划投放到中西部地区,包括生源大省地区,这也是咱们国家平衡教育公平的工作要求。
我们转专业的条件,我理解是门槛非常低,比如我们只是要求在原专业学习过程中没有在必修课课程上出现不及格的门次,就能申请转专业,而且我们对转出专业不允许设任何限制,你只要符合门槛,学生就能申请转专业。
好多家长说,我不了解我的孩子喜欢什么专业,他一直上高中,学习成绩就是这样,至于他喜欢哪个专业,他不了解,也不会考虑这些,所以家长大量关注的就是考多少分能进你们学校,包括政策上的东西,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家有考生的合格家长,还是该去了解孩子的兴趣跟爱好。
办理科实验班的出发点是想培养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理论基础扎实的人才,它的培养计划可能和其它专业制定的培养计划不太一致,前两年不分专业,而是要学习大量的基础学科,包括一些基础理论学科的培养,两年之后它在我们全校范围内任选专业,他能够最终靠这两年的学习,通过对某一个学科的了解再去理性选择自身喜欢的专业。
我们大概有15%左右的同学出国留学,所以我刚才提到国际交流,一方面是在校内,还有一块是大量同学四年毕业之后去国外学校和科研机构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剩余45%左右的学生要面临就业,走向社会。
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很有针对性的,是订单式培养,是要实习锻炼的,这些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单位需要的就是来干活马上能上手。但如果大学的培养过程只是简单进行专业培养的方式,这也是不对的方向,因为大学的培养是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他需要以后进入某一个企业后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发挥他的优势,所以我想两方面都应该有所关注。
跨地区的选择一个学校对你的见识还是有好处的,北京的孩子长时间在北京,他所接触到的就是北京文化,未尝不可到外地高校体验一下当地的文化,也可以体验一下这些学校的文化,其实这个东西也很重要,一个大学会带着一个明显的烙印,他培养的人会有很长久的继承和传承。
欢迎各高校招生办预约访谈:在盛夏到来前夕,网易隆重启动2013全国高招办访谈,各高校的招生办主任将做客演播室解读招生新政,优秀师兄师姐们也将讲述其大学生活和就业方向,给予高考生中肯的报考建议。参与对象:全国正规高校招生办主任、优秀在校生/毕业生2人
网易教育: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继续收看由网易教育频道主办的2013年全国重点高校招生访谈,此刻作客演播室的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的处长韩经老师,韩老师也是我们频道的老朋友了,一起欢迎他。
网易教育:很多学生和家长非常关心2013年的招生情况,请问韩老师现在计划已经确定了吗?
韩经:北京、上海地区的计划已经相对准确了,北京在5月12号到17号就要填报志愿了,北京高招办从工作程序来讲要把计划收集齐、核对再公布,有一个工作程序,这个时候的计划应该相对准确。
网易教育:能不能再说一下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地方的计划在数量和专业计划上有变化吗?
韩经:我校计划总规模没变,3350名,同时有100名高职计划,但在做分省计划时要根据整个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做部分微调,估计今年北京的计划会略微有所下降,这也是按照整个规划,包括国家中西部建设的需要,我们会把一部分计划投放到中西部地区,包括生源大省地区,这也是咱们国家平衡教育公平的工作要求。
韩经:不是,我们有一部分是,这个问题也是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考生比较关注的问题,有的是类,有的是专业,怎么区分,其实这不难,在招生志愿填报省市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只要是带“类”字的就是按类招,没有“类”的就是按专业,我们大概有这么几种,一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按照大专业招生,大三的时候再去选择七个专业方向之一。
还有一种大类,比如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它分两个专业,一个是管理信息与信息系统,一个是工程管理,一年半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对专业的理解再去选择。
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两个专业,经济与贸易类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工程这两个专业,机械类包括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这两个专业,能源动力类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这两个专业,这几个都是按照大类招生,大类招生的思路还是想宽口径地培养人才。我想可能有这么几个优势:一是它的理论相对比较扎实,二是学生进校一年半,经过一段学习之后再去选择专业可能要比高考后马上就选择专业更准确一些,通过学习,他对专业基础有了了解,了解了专业以后的方向,他再选择可能会更客观一点。
韩经:这是我们学校最强的学科,它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它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国际上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
韩经:我们学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多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我们转专业的条件,我理解是门槛非常低,比如我们只是要求在原专业学习过程中没有在必修课课程上出现不及格的门次,就可以申请转专业,而且我们对转出专业不允许设任何限制,你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学生就可以申请转专业。
第二,你转入的专业如果没有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5%,你是无条件的进,从这点来看,学校还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假如这个学生对某一个专业在填报过程中不了解,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或者是进校之后对这个专业没法儿适应,学不好,可能就会提出转专业,学其它方向的机会,我们政策制定还是从学生角度考虑得比较多。
我想,任何一个政策都有出发点,假如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说,他希望规模越稳定,对于他越好管理,但如果出于对学生的考虑,你肯定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选择。
网易教育:您刚才说到转专业,学校有一系列的调整,比如有一部分学生要调换专业,相应的老师、师资就要加强,这对于学校来讲就是增加了工作是吗?
韩经:那肯定的,我刚才讲,学校制定这个政策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说,他当然希望稳定,这个专业的老师带多少学生,他希望这个专业的人数相对稳定,但政策的制定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毕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五六年时间了,您刚才提到的问题,当时我们制定政策也考虑到了,会不会有大量同学选择进热门专业里,其实几年之后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习还有一个能力和兴趣的问题,每年提出转专业申请的大概是300人,基本是10%,3300的本科招生计划,300多人提出申请,每年转成功的在85%以上。
网易教育:韩老师,您在做对外招生工作中接触到这么多家长和学生,有没有看到他们身上的一些变化,现在家长在咨询过程中跟过去相比有没有进步?
韩经:这个变化很大,首先体现在他对学校的了解,他的信息量比原来要大得多,第二,这些家长的问题越来越专业,说明他对政策性的东西了解得越来越多,这样我们在咨询过程中就会省好多事儿。
韩经:对,比如招生的规则,比如我们政策的专业级差录取、加分政策,对某个专业的特殊要求,他会更关注这些,原来在咨询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多少分能进你们学校。
韩经:应该说相对少了吧。因为“多少分进学校”这个问题没法儿回答,这个分数不是高校定的,好多家长还问,你们学校今年定录取线定到多少?其实高校定不了录取线,完全根据学生填报人数的多少、分数多少自然形成。
还有一个,比如在前段一模考试结束后我们接触到大量的学生家长,包括电话咨询,也是问“我今年一模考了600分,能不能进你们学校?”其实这个问题又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600分,是西城的600还是海淀的600、通州的600?因为模拟考试都是区县自己命题,没有可比性。我们倒是建议考生要找一个参照物,拿自己的分数跟模拟一本线做减法,这个差值是有参考价值的,因为题目一容易,同学们的分就高,同时它的重点线也高了,还是要看它的差值。
第二就是看你在某一个区县模拟考试所排的名次,这个有参考价值,因为教学水平是相对稳定的,根据这两点再去有针对性的咨询,效果可能更好。
韩经:有,我们最近一直在跑中学,中学有一些咨询活动,邀请部分高校去他们学校咨询,还有就是高校组织的开放日,我们的开放日已经结束了,也是吸引了很多考生家长到学校去了解情况,包括校园环境、政策咨询,可能到5月份这段时间我们会有大量时间做咨询,同时还有一个咨询周5月8-15日,下周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家长可以随时到学校去,或者是电话咨询,都可以。
网易教育:现在要报志愿了,所以他们对这方面的信息更关注,学生和家长现在在向您咨询的过程中还会更多关注学校的优势专业和冷热门专业吗?
韩经:这个问题可能要谈到专业选择的问题了,好多家长说,我不了解我的孩子喜欢什么专业,他一直上高中,学习成绩就是这样,至于他喜欢哪个专业,他不了解,也不会考虑这些,所以家长大量关注的就是考多少分能进你们学校,包括政策上的东西,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家有考生的合格家长,还是应该去了解孩子的兴趣跟爱好,你不好说他对某一个专业喜欢与否,因为高校的专业分得太细了,他可能不太了解。我觉得首先你应该大体上对这个专业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孩子的性格帮他选择,我记得胡适老先生很早之前就说过一句话,专业怎么选?兴之所尽,力之所及。其实这说得非常明白,兴之所尽就是你的兴趣爱好,得有相关感兴趣的东西;第二是感兴趣的东西不一定能学得好,还有一个力之所及。他还讲了一个小故事,如果有一个诗人天才青年去学医学,这会造成什么结果?文坛少了一个诗人,医学界多了一个庸医而已,这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你们自己的损失。所以还是建议考生第一要关注学校,第二还是应该考虑小孩的兴趣。
虽然现在专业给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了,包括转专业,包括读完本科四年之后的研究生,包括以后选择出国留学,很多次的选择机会,包括学校在学期间的政策,我们学校有双学位、二专业、辅修专业,这都是在给学生提供更宽泛的选择专业、学习的平台,但如果你选择相对准确,可能在进大学之后,相对来说就能减少一些矛盾。
网易教育:现在在学生和家长的群体里,家长所起的作用似乎没有之前那么大了。
韩经:这是好现象,因为学习不是家长在学,而是孩子进校之后学,所以家长在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做好功课,要跟孩子沟通,千万不要以为他没事儿,他什么都不知道,我说什么专业他就是什么专业,这种概念强制得太多了,假如这个孩子对某一个学科不太感兴趣、能力达不到,那他学习过程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这样很麻烦,所以还是要跟孩子沟通,大体情况要跟孩子做一个介绍,让孩子至少不抵触。
网易教育:韩老师,我记得在每年招生政策说明会上,北科这边会提到一个理科实验班,您能介绍一下吗?今年在京的招生计划是多少?
韩经:办理科实验班的出发点是想培养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理论基础扎实的人才,它的培养计划可能和其它专业制定的培养计划不太一致,前两年不分专业,而是要学习大量的基础学科,包括一些基础理论学科的培养,两年之后它在我们全校范围内任选专业,他可以通过这两年的学习,通过对某一个学科的了解再去理性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
第二,理科实验班在三年级进入某一个专业学习的同时,这个专业我们会安排比较优势的导师带他,有针对性的培养,他如果完成正常的理科实验班教学培养计划之后,50%以上的同学可以申请本硕博连读。
韩经:在本校,同时没有进入前50%本硕博连读的同学还可以参与学校的保研选拔。
网易教育:刚才您提到是培养国际视野的人才,他们在本硕博三个阶段会有出国项目交流的机会?
韩经:这种机会不光针对理科实验班,其实北京科技大学提出的是“精英化、特色化、国际化”,就是要在大学期间能够给我们的同学以国际视野,所以我们针对这个理念跟国外很多著名大学或研究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同学去国外学习、参观,我们有3+1,3+1+1,交流、交换生、访学等,在学期间都有这样的机会。
韩经:首先,这些学校会到我们学校来做宣讲,他要招什么专业,培养模式是什么样,同学再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选择,参加他们要求的考试就可以了。我请教过国际交流方面的老师,他给我的数据,在校10%以上的同学有出国留学的机会。
网易教育:也就是说这个机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能不能请韩老师介绍一下毕业生出路的选择,除了出国留学。
韩经:其实现在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应该是双向选择,所以学校在就业方面的任务,一是要给学生一些指导,二是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需求信息,三是要请大量的用人单位到学校来为我们学生双向选择提供方便。我们每年毕业生的流向,40%上研究生,这40%上研究生的有20%左右的学生是免试保送,并不是一定保送到北京科技大学,只要符合保送条件,他可以去联系其它学校,如果其它学校同意接收他,他就保送到其它学校了,包括这40%考研究生的也不都是考北京科技大学,也可以考其它大学的研究生,上研究生的比例是40%;
同时我们大概有15%左右的同学出国留学,所以我刚才提到国际交流,一种原因是在校内,还有一块是大量同学四年毕业之后去国外学校和科研机构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剩余45%左右的学生要面临就业,走向社会,我们每年要举办两场大型招聘会,一是在11月份,可能这时候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都定下来了,毕业生是择业高峰期;第二次是在每年的3、4月份,为什么我们要在3、4月份再举办大型的招聘活动?主要是针对我们学校的特点,因为我们学校有70%的学生准备考研究生,所以在11、12月份的大型招聘会中很多同学是在备考研究生,按照规律,1月份全国组织研究生考试,所以在3、4月份我们再组织一次大型招聘会的目的就是想为那些当时考研究生没有及时落实单位的同学提供更大的帮助,因为那时候他的研究生考试成绩基本明确了,能不能考上研究生也基本心里有谱了,所以再提供一次,这个大型是指我们会邀请200家以上的单位来做咨询。
同时还有若干场中型的,针对某个地区、某个省份、某个集团组织这种50个单位左右的招聘活动,大概要举办6场,同时再不间断的举行小型招聘活动,针对某一个单位来校招聘,我们会给同学提供帮助,大概每年举办的小型招聘活动会在四百场,正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北京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所以我们的毕业生按照现在统计就业率的概念,每年都在95%以上,有的老师说为什么是95%,不是100%,因为我刚才提到,很多同学考研究生没有考取,可能他第二年还要接着考研究生,或者等着国外的Offer,定不下来,所以就业情况大概是95%以上。
网易教育:韩老师,在就业数据统计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些专业的毕业生很抢手?
韩经:这就提到了学校的背景,北京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的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所以我们的社会需求是全面的,每年不但有很多招聘理工科学生的企业,而且有很多招聘文科学生的企业,相对来说我们学校理工科毕业生比较多,招聘的企业也相对多一些。
韩经:也未必,现在男女比例在我们学校大概是三比一,女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女生的就业也没有太大问题。
网易教育:韩老师,我们自己的体会,2012年经历的大环境总体上不是特别好,在这种大环境下,对咱们学校的就业率会有影响吗?
网易教育:我还想接着说一句,我们每年都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难,有个老师跟我说是因为他们的期望值很高,你觉得是这样吗?
韩经:我先回答您第一个问题,从今年我们组织招聘活动的情况来看,数量应该说是略有减少,但质量可能会下降得比较多,我所说的质量就是用工待遇、用人单位的层次可能会有所下降。
第二个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其实这真是两方面,一是用人单位经常向我们反映,招不到好学生;二是学生跟我们反映找不到好单位,所以学校的责任就体现出来了,要把好的用人单位吸引到学校来,然后推荐优秀的学生和用人单位接触,刚才您提到的大学生期望值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是现在存在的问题,你想,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这些人,拼大学来了,通过这四年艰苦学习的努力,同时家庭在经济上也负担了很多,他当然希望找比较满意的单位,这无可厚非,但我想理想得和现实结合,特别是像今年的整个就业状况,不能因为我的要求高,没有更合适我的单位,我就不去就业,假如你在家待一年半年,可能你的知识优势就会减弱,这一年期间你没有继续学习,没有接触实践,竞争力肯定会下降。我觉得首先要就业,然后再择业,这可能是比较好的办法。
网易教育:不好意思,韩老师,这块我还想再问一下,大学一般是培养通识教育的人才,但社会上有些企业提到学生可能不太符合他们的要求,我们需要在教学上适当迎合企业的胃口吗?
韩经:对。从教育角度来说,它是培养人的一种能力,学习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它肯定不会像用人单位要求的那样,来一个毕业生就能给我临时顶起来干活,这可能是供和需之间的矛盾,不相吻合。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很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是订单式培养,是要实习锻炼的,这些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单位需要的就是来干活马上能上手。但如果大学的培养过程只是简单进行专业培养的方式,这也是不对的方向,因为大学的培养是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他需要以后进入某一个企业后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发挥他的优势,所以我想两方面都应该有所关注,包括用人单位,它有培养学生的义务和责任,作为企业它有这个责任,不光对去他公司的人有培养责任,也在为社会培养,某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到了他的公司,经过他的培养,干得非常出色,培养非常成功,同时这个人是不是一直在他那里工作呢?也许过段时间之后他会选择跳槽,其实他也是在给社会培养人。
网易教育:我理解您的意思,企业和学校不是互相甩包袱,而是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关系。韩老师,就业这个问题我们也有很多优秀校友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些校友会不会成立组织,给咱们的毕业生以机会?
韩经:有,这种机会很多,每年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校友所在企业回校招聘,他们回校招聘有优势,校友回校招聘毕业生,很多毕业生对师兄、师姐的感情是很大的,所以每年我们的校友,去企业工作的校友也会有大量的回校做招聘工作,而且效果非常好。
网易教育:韩老师,我们现在想跟您探讨另一个话题,之前我们看到了社会环境上的一些问题,感觉很心痛,能不能从大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这方面谈一谈北科大的做法?
韩经:刚才我谈到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对一个青年学生负责的体现,其实,进入大学之后,说句实话,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年轻学生可能有不太好的习惯,认为进入大学之后就进了保险箱,就可以放松,很多中学老师也在说,你再拼命几个月,进大学之后你想怎么玩怎么玩,想怎么睡怎么睡,其实这真是一个不正确的引导,说句实话,进入大学之后,他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一点儿不比中学的低,为什么呢?因为中学的学习方向性很明确,就是这么几门课程,你学好了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强,但进入大学之后不光是老师要求的几门课程,可能会有大量包括自学的东西来准备,为什么大学图书馆非常受大学生的欢迎?因为它的信息量大,可能除了一些专业知识以外还会得到好多方面的信息,对它的人格培养是有好处的,对人格的培养是大学的责任,但这也是社会的责任。
尤其是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咱们的培养过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在引导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学习,学习好才能以后考好大学,但对他的心理关注不多,进入大学之后,这种压力可能小了,但其它方面可能会爆发,所以您刚才提到大学中爆发了一些学生的事情,我想大学有责任,但社会也有责任,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也应该更加重视这方面。
网易教育:非常感谢韩老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是回到高考上来,刚才您有提到5月12号北京这边的志愿建议,其实对更多学生来讲还是考后报志愿,最后您能不能对这样的群体提出参考意见。
韩经:考前填报,估分填报,知分填报,各有各的优势,考前填报更加关注他平时的学习能力,还有一些省份是考后估分填报,这样他就得根据自己考试的情况估判自己的分数,但高考是一个PK过程,知己还要知彼,知彼是什么呢?模拟线基本得清楚,因为各个学校对这方面经验很丰富,估完分之后可以估出本省的大概一本线,我的建议还是要找差值,你的分数与一本线的差距,再选择往年在这个分差范围之内的高校关注选择。
知分考生可能就简单一点,不光知道分数,还知道一本线,同时还知道了位次,他的信息更多,对他选报命中率会更高,但这样的省份也有一个问题,会出现大量的扎堆现象,他的规律也是往年这个学校高出一本线分左右的同学会集中到某一个学校,这样就会出现扎堆现象。
再有一个,现在好多省份推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填报志愿的风险会更小,原来顺序志愿是一二三志愿,现在平行志愿,一志愿可能选择四个学校、五个学校,各省不一样,都叫一志愿,所以他的风险会更小,就会造成高校录取结果分数的扁平化,非常集中。为什么呢?同学都根据往年录多少分,我今年多少分来填报,就非常扁平,其实填报志愿对考生来说应该是填报风险下降了,但平行志愿体现出来的是保护高分的政策,平行志愿是保护高分的同学,反过来说,对相对低分的同学是一种抛弃,假如按照志愿顺序来填报,可能一部分同学,分数比一本线高出来不多的同学有可能进入比较好的学校的机会,但平行志愿这种情况绝无可能,是按照分数投档。
韩经:是,简单化是最公平的,就拿分数说,比我高一分,你的能力就比我强?这个判断未必是唯一(的依据),我们高校每年录取不同的省份,分数差别很大,分数线不一样,北京多少、上海多少、辽宁多少、山东多少,分数差别很大,但高校在差别这么大分数段的同学当中不照样培养了一批学生,也没有说这个把分数低的省份来的学生淘汰了,分数高的省份的学生一定怎么样,没有这个规律。
网易教育:以前报志愿的时候流行过一种说法,大小年,现在还流行这个说法吗?对报考同学有参考价值吗?
韩经:有参考价值,所以我建议考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多参考他几年的成绩,能找到多少年就找到多少年,找的年份越多,规律性越强,就是您说的大小年的情况的掌握就相对准确,但平行志愿推出之后,大小年的现象会减弱很多,因为它是知分知位知一本线之后再报,可能就会好得多,但也存在。
网易教育:我们现在注意到这样一种报志愿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就业的关系,逃离北上广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愿意选择在家乡的省份上大学,而不会选择那么远的学校。
韩经:其实这种理解倒未必有多少科学道理,跨地区的选择一个学校对你的见识还是有好处的,北京的孩子长时间在北京,他所接触到的就是北京文化,未尝不可到外地高校体验一下当地的文化,也能体验一下这些学校的文化,其实这样的一个东西也很重要,一个大学会带着一个明显的烙印,他培养的人会有很长久的继承和传承。
网易教育:我觉得每所大学的气质不一样,所以他的学生,每个人表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太像。
韩经:求实鼎新,我们在跟用人单位接触的过程中,用人单位给我们反馈的大体上评价我们的学生也是基础理论非常扎实,工作认真负责,创新能力强,基本评价还是这样的。
网易教育:韩老师,距离高考没有多长时间了,作为招办主任您能不能对2013届考生送上您的祝福?
韩经:我倒觉得现在的高等教育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进入高校学习也不是成功的唯一一条路,很多没有进入大学学习的,或者通过其它方面学习成才的人比比皆是,但作为学习过程,如果在适合学习的年龄去进行学习的任务,我觉得是正当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考生能够放下包袱,轻松上阵,考出好成绩,进入到理想的大学,当然我也欢迎考生选择北京科技大学,9月份开学的报道现场我一定会到现场去欢迎大家。
网易教育:谢谢韩老师作客网易演播室,在此我们也提醒一下广大网友,关于本次访谈所有的文字和视频记录都会在网易教育频道上发布,如果您想更多了解北京科技大学,可以登陆他们的招生网,或者亲自到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去了解一下,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