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历史上谷物酿造最早的酒就是黄酒,其起源可以追溯到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酒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黄酒产业之所以长盛不衰,与其深厚的历史沉淀、技艺传承、消费喜爱、文化弘扬息息相关。黄酒源于自然酿造,成于人类智慧,彰显着五谷精华,散发着时间味道,点缀着灿烂酿造技艺,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呈现。南宋学者朱熹曾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治常生于敬畏,乱常起于骄纵。黄酒的发展也遵循着自然规律,因此,心存敬畏是黄酒文化流传至今的宝贵经验,更是当代酿酒人遵守的行为规范。
黄酒酿造与自然生态、微生态息息相关,其独特性来源于特殊的自然生态和不间断酿造形成的酿酒微生态。人们过去常把酒的酿造称为“人神共酿”,这里的“神”可解释为自然环境,包括水系、土壤、热量、气候、温度、微生物等关键要素。因而环境不同,酿造出来的酒也大有不同。
黄酒产区自然生态的破坏,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黄酒品质不复存在。敬畏天地,保护自然生态与酿酒微生态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就是在保护黄酒产业赖以发展的命脉。古人的酿酒理念与近年来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不谋而合,也符合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黄酒产业绿色生态酿造体系,促使黄酒产业向绿色生态酿造全方面转型,黄酒行业在逐步形成完整的“零碳”理念和“零碳”发展模式,推动黄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好的黄酒是种出来的。没有好的粮谷、好的原料,岂能有美酒芬芳?中国黄酒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包括谷物原料、曲和水。黄酒的色、香、味各种成分目前被确认的有数百种,大多数来源于酿酒原料和发酵代谢产物。不同地域所用原料不一样,南方酿制黄酒所用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为大米,包括糯米、粳米、籼米等;北方主要是采用黍米(即大黄米)、粟米(即小米,大体上分为糯粟和粳粟)酿造黄酒。此外,其他一些淀粉质谷物原料也可当作黄酒酿造的原料。
谷物原料可以说是“酒之肉”,谷物原料的优劣对酒的质量和产量影响极大,不同产地、品种、等级的原料也与酿造难易程度息息相关。敬畏五谷,深入研究酿酒原料,重视酿酒原料的品质慢慢的变成了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选项。
黄酒酿制技艺是古代先贤千年酿造经验的积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固然现代技术不断突破,传统自然酿造方法逐渐被现代科学揭开面纱,但黄酒酿造技艺始终需要敬畏先贤的智慧。
文献记载的黄酒酿制工艺比较有限,技艺的传承几乎都靠一代又一代酿酒技师的心口相传,逐渐完备而成。一个优秀的酿酒师,需要经过大师的精心传授,酿酒实践的长期积累、酿酒经验的不断丰富。酿酒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个酿酒大师成功的标志,就是在长期酿酒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艺术创造能力。黄酒酿造的艺术价值体现是其永葆魅力的核心所在。好手艺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敬畏先贤,技艺传承是产业永续的根基。
只有岁月陈酿,才有美酒芬芳。时间,是美酒价值的真实表达,敬畏时间就是彰显美酒的时间价值,所以有将黄酒产业说成时间产业的比喻。俗语云,酒是陈的香。陶坛陈酿是中国黄酒品质提升的关键工序,有通过现代技术进行缩短陈酿时间的试验,但研究表明,想偷取时间换不来时间的味道。陶坛陈酿使酒体更柔和,使香气更丰富,使舒适度更高。未来黄酒产业需要构建起以时间为品质考核的标准化体系,让黄酒真正融入时间价值。
黄酒是一种风味食品,也是一种能同时满足大家精神和物质需求的消费品。物质属性是酒的品质,是个性化风味。精神属性是情感表达,是酒的故事。当今酒类市场已全方面进入品质竞争、品牌竞争的发展新阶段,花了钱的人品质、品味、品牌的诉求在不断的提高,敬畏消费者要求黄酒产业在品质提升、品味优化和品牌建设上狠下功夫。
首先,黄酒产业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围绕黄酒酿造的核心环节和核心工序,慢慢地增加工艺创新、研发创新和装备升级,持续提升行业工艺规范化、装备现代化和管理系统化水平,加快实现提质增效、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与此同时,黄酒产业还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升黄酒酒体功能性与舒适度,聚焦黄酒品质提升的关键共性问题。最后,结合市场的品质需求与健康需求,黄酒产业正不断加大对黄酒酒礼、酒俗、酒诗、酒道的宣传力度,营造以黄酒为引领的消费新文化,宣传黄酒“慢生活”“重养生”品类文化。
正如宋书玉理事长提出的:敬畏传统酿好酒。对于中国传统黄酒的酿造,要让传承更传统,让创新更现代,追本溯源,敬畏传统,敬畏天地,敬畏五谷,敬畏先贤,敬畏时间,敬畏消费者。以敬畏与感恩之心对待自然、文化、时代与人,顺应自然法则,坚持守正创新,让黄酒在传承与创新的交互下不断前行。
啤酒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