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185-5880
您的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半岛调查|一公斤35元青岛首座商业加氢站登场“氢路”在何方

来源:米乐官网m6    发布时间:2024-12-30 06:27:40

  一辆车9分钟充氢16公斤!在青岛新启用的首座商业加氢站,40分钟内有三辆公交车进场加氢。而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也在青岛顺利落成!

  一座加氢站背后是无数个故事,从2020年发布发展规划,到2024年商业加氢站实现由“0”到“1”的历史性突破,青岛历经四年如何加速破解“加氢难题”?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十四五”氢能重大示范试点项目、青岛市首座氢能资源基地采访,也寻求在初步解决“加氢焦虑”后,“氢路”又在何方的答案。

  氢能是全球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因为它的燃烧产物只有水,被业界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

  青岛首座具有商业运营资质的加氢站——海河路加氢站,在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开业运营,如今已经运营一个半月,成效如何呢?工作人员介绍,加氢站自2024年10月22日对外营业以来,截止到12月6日,充装车次510辆,加氢量约7.5吨,日高峰加氢29辆车次。

  记者在加氢站现场测算,从车辆进场安全检查到最后车辆离场,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约15分钟,线分钟左右,全程自动化。40分钟内,有三辆公交车进场加氢,十分高效。

  记者看到,加氢机电子屏幕上显示加多少量、压力、单价、总价等数据,跟我们平时加油一样。“9分钟充了16公斤,氢能公交车加满应该是在20公斤左右,一次加氢能跑300公里。”工作人员边介绍边认真地检查是不是存在漏氢。

  另一旁的控制室内,青岛炼化加氢站班长王勇正在实时监控着设备数据,而他所做的主要是监控设备的安全运作时的状态,指挥充装人员做相关操作程序。

  因为氢气属于易爆气体,王勇跟记者展示,在加氢之前工作人员一定进行静电消除,在加氢机一米范围以内必须再次消除静电,确保安全作业。

  既然易爆炸,那车辆使用是否安全呢?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车辆使用的氢燃料都会安装三级以上防护,如加氢罐有安全阀,电堆部分有氢传感器,车辆上还安装有氢浓度传感器,遇上问题可以及时切断氢源,以保障车辆驾驶安全。

  “整个流程规范有序,安全有保障。”青西新区30路真情巴士公交车司机殷太平来到加氢站后,先通过仪表查看数据,随后停车离车进屋内等待,工作人员才能给加气。

  “开氢能源公交车比较轻便,然后操纵相对敏捷,而且没有油渍,没有空气污染。”殷太平介绍,他所驾驶的30路是从大窑西发往金沙滩啤酒城,途经多个商圈学校和景区,正是氢能源公交展示窗口。

  记者了解到,加氢站目前执行国家和青岛市的示范价,为35元/公斤,企业在购置车辆和加氢过程中也会有相应补助,比如买一台车给补多少钱,车加氢以后跑了多少公里,也有相应鼓励性的补助,今年从3月1日开始,山东省还对氢能车辆实行免收高速路通行费。

  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大优势是零碳排放,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发展规划高级专家梁峰和同事们经过初步测算,每公斤价格到35元以下的时候,氢能使用成本就跟柴油基本持平,发展氢能交通慢慢的变成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千山南路827号的青岛炼化公司,专家梁峰带记者走访了氢能“产研加”示范园,他也全程见证了青岛“氢路”的发展。

  2020年6月,山东省发布了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开启氢能战略发展,同年12月,青岛发布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青岛炼化闻令而行,承担了青岛氢能资源基地项目,更是被列入了山东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历经4年的时间,从生产到面向社会商业加氢,初步解决了“加氢焦虑”。

  资料显示,2021年6月,山东首条城际氢干线(青岛-临沂)发车,成为“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以来,首个落地的城际氢干线子项目,但是据记者多方了解,此线路后因加氢等问题受阻。

  “到青岛加不上氢,车就不敢跑。”梁峰和记者说,原来很多条氢能专线要开通,济南、淄博、潍坊都有加氢站,但青岛当时没有商业加氢站,这让货车司机存在“加氢焦虑”。除此之外,2021年1月28日,青岛首条氢能源公交线辆车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但当时要去滨州拉氢气,来回600公里,导致氢气使用成本偏高,保供性不足。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我们下了很多功夫。”梁峰和记者说,他们首创化学净化法制高纯氢技术,工业氢经提纯后纯度可达99.999%,达到燃料电池氢品质衡量准则。2021年8月5日,他们生产出了青岛第一车燃料电池用氢,该技术获得2022年青岛市科学技术奖。

  有了技术后,便开始破解青岛“有车无站”的困境,在2022年底,梁峰和团队开始酝酿建设第一座商业加氢站,不光要实现青岛商业加氢站由“0”到“1”的历史性突破,也是山东省建设的首座母子联合加氢站。

  “目前,氢能源公交车还在恢复运营过程中,估计明年能达到130辆车。” 梁峰介绍,加氢站除了为公交车提供有效氢能保障,更能缓解进出青岛的氢能示范专线车辆加氢难题,把济青氢能走廊彻底打通。

  “氢气太轻了,装满了也就300公斤!” 梁峰带记者参观了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内的“母站”,正在往两辆长管拖车充装氢气,过程全部自动化,无人值守。

  常规加氢站为“子站”,由母站向子站以管道输氢方式供氢的联合运营模式,而母子联合加氢站采用以制氢加氢一体化站为“母站”,属于“批零一体”的模式。梁峰介绍,子母站能同时实现充装加注,充装是给长管拖车充装氢气,通过长罐拖车把氢气装到管束集装箱里面,运到其他加氢站使用,加注则是给社会氢能车辆加氢,这种加氢充装一体化的技术,能够降低能耗三至五成,减少运维人员。

  氢气的来源能够正常的使用电解水制氢。梁峰解释,常规的电解水制氢技术需高清洁度的淡水资源作为原料,不利于规模化应用,而海水电解制氢,还可通过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

  12月13日,作为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试运行。项目攻克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

  “这套装置就是国内首个工厂化的海水制氢科研攻关项目!”梁峰和记者说,项目将“向光要电,向海要氢”结合,所产氢气直接并入公司管网系统,用于炼化生产的全部过程和氢能车辆加注,每小时能生产20立方米绿氢,是我国首次直接在石化园区实施,并实现产品回收应用于工业过程的百千瓦级的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项目的建成不仅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提供了探索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在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后面这片水域正在实施就是水电光伏的项目,利用光伏发电电解水来制氢,氢燃烧以后就是水,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一点碳排放。”梁峰指着身后大片水域和记者说,如今他们已在使用水上漂浮式光伏,下一步将依托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利用已建7.5MW、在建7.4MW和规划的26MW光伏绿电项目,深入开展绿电制绿氢等氢能技术攻关和示范项目建设,力争率先在青岛市氢能交通领域实现绿氢替代。

  “未来我们可能率先建成国内首个碳中和加氢站,以及为氢能船舶服务的海上加氢站!”梁峰为记者讲述了几项正在攻关的技术,示范园内也预留了扩建空间,随着青岛市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氢车辆增多以后,会往南边扩大规模建设。

  “氢能卡车找到了合适的货物物流服务对象后,便会启动运输线路。”而一座加氢站的社会意义远不是满足几辆车来加氢气,它背后是一个产业,有了氢能的供应链,也会衍生出氢能的应用链、科技链、制造链……更重要的是,这种清洁能源可以助力我们的地球,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相关推荐